#3782 修練從小細節開始我去大陸接受當地媒體訪問:「吳老師,看了你很多的文章,有關修練這兩個字挺有意思的,你解釋一下好嗎?」喔?我不要講太深,就從小細節談起,你收到過簡訊或是電子郵件吧?你有沒有給人家回覆說「收到」?【因為太簡單所以不想做】 剛好這一期的《商周》郭總編輯就用這一句「收到」當標題,好巧!我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吧?你也很感冒人家不回覆你,是吧?那你捫心自問:「我有嗎?」 超偶評審陳國華老師就很有EQ,他給我一封信:「吳大哥,因為我工作超忙,無法常常上網,所以有些時候就沒回信,請你見諒。」聰明!這個交代有效期限「沒說」,但以後我就不會怪他了。 《商周》郭總編輯說她一直都在注意這個「社會現象」,雖然是小事,但卻是反應很大的人性面,我以前也曾經沒習慣回復人家「收到」,因為看過一篇文章在教育,於是我就開始「貫徹執行」,所以,沒這個習慣很自然,但是你被提醒過了,就應該「改善」,如果連這一點「舉手之勞」都不願意,你的人格不夠上乘,成就也可能有限。【鐘鼎山林人各有志】 回復人家「收到」是一種禮貌,就好像說「謝謝」這麼的自然,我在大陸每次對著商家說「謝謝」時,就被對方認出「你是台灣人喔?」為什麼?他們說:「我們大陸人很少這麼有禮貌的」。其實,這一招哪有什麼,很自然的小習慣啊! 你跟人家回復說「收到」,這代表是「在乎」,在乎這個朋友,所以,如果人家不回復你,可能他不在乎你爽不爽吧?是否你去干擾人家,讓人家不理你嗎? 當然我不是指這個關係下的「收到」,而是人與人之間很平常的訊息連絡,這是一種「基本動作」,也可以昇華是一種「修練」,嘿嘿!有點嚴肅喔? 人家通知你聚會,你不理不睬,也沒回復,這種人可算是「懶」,或是根本不在意「你」,你要不警覺還在「等待」,可能你會生氣,那你真是「笨的單純」,這個人生就是這樣,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,自己的世界,他的世界不是你能進入的,別難過,他不是針對你,是與全世界「格格不入」,我們就不要吵他了。【別氣別氣,笑一下嘛】 你是否常在自怨自尤「懷才不遇」,如果不找出原因來「改善」,那你肯定要「抱恨終生」! 可能是你無法引發人家與你共鳴吧?還是說你沒有人緣?你不會溝通?這一期《商周》郭總編輯說的很棒-「你有沒有在乎別人?」你怪人家對自己不好,你有沒有先去對人家好?尤其是「回復收到」這麼簡單的一句話,你做到了沒? 人家沒有理你,是你沒禮貌在先?你可能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?所以先去怪對方,就好像是「先說先贏」喔?哈哈!小孩子吵架就是這樣,先下手為強,如果你是有大氣的人,你根本不急著『講理由』,反正事情看著辦,船走到橋頭再說啦! 「收到」是不需要思考的小動作,可是影響「人格」深遠,那是與人的互動「習慣」,很簡單,所以很多人看不起,也才不去做。 如果你一直有在做,那就很讓人家感心ㄟ!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wu919-919/article?mid=18713&prev=18715&next=18707
2